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16:41:41   浏览:816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1987年9月21日,公安部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辆(含列车)的整车及其发动机、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行驶系、照明和信号装置等有关运行安全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公路及城市道路行驶的总质量26t以下的机动车和总重量45t以下的汽车列车及拖拉机带挂车。其他机动车辆可参照执行。

1 整车
1.1 车辆标记
1.1.1 车辆的商标(或厂牌)、型号标记必须装设在车身前部的外表面上。
1.1.2 车辆必须装置产品铭牌。铭牌应置于车辆前部易于观察之处。客车铭牌应置于车内前乘客门的上方。
1.1.3 车辆的铭牌应标明厂牌、型号、发动机功率、总质量、载质量或载客人数、出厂编号、出厂年、月、日及厂名。
1.1.4 发动机的型号和出厂编号应打印在发动机气缸体侧平面上,字体为二号印刷字,型号在前,出厂编号在后,在出厂编号的两端打上星号(☆)。
1.1.5 底盘的型号和出厂编号应打印在金属车架易见部位,字体为一号印刷字,型号在前,出厂编号在后,在出厂编号的两端打上星号(☆)。
1.2车辆外廓尺寸
1.2.1 汽车的外廓尺寸限值应符合GB 1589--79《汽车外廓尺寸的界限》的有关规定。
1.2.2 无轨电车的外廓尺寸限值按照GB 1589--79的有关规定执行。
1.2.3 方向盘式拖拉机带挂车外廓尺寸应为:
车辆高:≤3.0m;
车辆宽:≤2.5m;
车辆长:≤10m
1.2.4 车辆外廓尺寸的术语和定义按GB 3730.3--83《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的规定。
1.3 车辆后悬
客车及封闭式车厢的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65%,最大不得超过3.5m。其他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55%,对于三轴车辆,若二、三轴为双后轴,其轴距应按第一轴至双后轴中心线的距离计算;若一、二轴为双转向轴,其轴距应按一、三轴的轴距计算。
1.4 车辆核载
1.4.1 车辆允许总质量,以发动机额定功率、厂定最大轴载质量、轮胎的承载能力、车厢面积及正式批准的技术文件进行核定。
1.4.2 驾驶室乘座人数的核定:
a.驾驶室内只有一排座位的或双排座位的前排座位以驾驶室内部宽度(系指驾驶室车窗下缘,并在车门后支柱内侧量取)等于或大于1200mm核定2人,等于或大于1650mm核定3人。小型汽车驾驶室内部宽度等于或大于1550mm核定3人;
b.驾驶室内双排座位的后排座位,座垫长度(从中间位置测量)每400mm核定1人。
1.4.3 车辆乘坐人数的核定:
a.按载质量核定人数:1t折合15人;长途客车1t折合13人;
b.按座垫长度和站立面积核定:座垫长度每400mm核定1人。允许站立面积1平方米核定4人;城市公共汽车及无轨电车1平方米核定5人。
以本款a及b项计算,乘座人数以最小值核定。
1.5 转向桥负荷
机动车在空载和满状态下,转向桥负荷分别不小于该车整备质量和允许总质量的20%
1.6 比功率
机动车辆的比功率应不小于4.78kW/t
1.7 侧倾稳定角
车辆在空载、静态情况下,向左侧和右侧倾斜最大侧倾稳定角如下:
三轮摩托车:不小于25°;
最高时速低于20km/h或总质量为车辆整备质量的1.2倍以下的车辆:不小于30°;
其他车辆(两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除外):不小于35°。
1.8 漏水检查
在发动机运转及停车时应检查水箱、水泵、缸体、缸盖、暖风装置及所有接连部位,不允许漏水。
1.9 漏油检查
机动车连续行驶距离不小于10km,停车5min后观察,不得有滴油现象。
1.10 车速表检查
车速表允许误差范围为+15% ̄--10%。即:当实际车速为40km/h时,车速表指示值应为36至46km/h。
1.11 车辆外观
.车辆的外观:
a.车辆外观整洁,各零、部件应完好,联结紧固,无缺损,并且有正常的技术性能;
b.车体应周正,左右对称部位高度差应不大于40mm。

2 发动机
2.1 发动机动力性能良好,运转平稳,不得有异响;怠速稳定,机油压力正常。发动机功率不得低于原额定功率的75%。
2.2 发动机应有良好的起动性能。
2.3 化油器、消声器不得有“回火”、“放炮”现象。
2.4 柴油机停机装置必须灵活有效。
2.5 发动机点火系、供油系、润滑系、冷却系的机件应齐全,性能良好。

3 转向系
3.1 机动车的方向盘不得设置于右侧。
3.2 机动车的方向盘应转动灵活、操纵轻便、无阻滞现象。车轮转到极限位置时,不得与其他部件有干涉现象。
3.3 机动车转向轮转向后应有自动回正能力,以保持机动车稳定的直线行驶。
3.4 机动车方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从中间位置向左右各不得超过15°。
3.5 机动车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道路上行驶,其方向盘不得有摆振、路感不灵、跑偏或其他异常现象。
3.6 机动车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上,以10km/h的速度从直线行驶过渡到直径为24m的圆周行驶,其施加于方向盘外缘的最大圆周力不得大于245N。
3.7 机动车转向桥负荷大于4t时,必须采用转向助力装置。装有转向助力器的车辆,当转向助力器失效后,仍具有用方向盘控制车辆转向的能力。
3.8 机动车辆的最小转弯直径,以前外轮轨迹中心线为基线测量其值不得大于24m。当转弯直径为24m时,前转向轴和末轴的内轮差(以两内轮轨迹中心线计)不大于3.5m。
3.9 机动车前轮定位值应符合该车整车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3.10 用测滑仪检验前轮的侧滑量其值不得超过5m/km。
3.11 转向节及臂、转向横、直拉杆及球销应无裂纹和损伤,并且球销不得松旷。横、直拉杆不得拼焊。
3.12 摩托车的前叉和转向把不得有变形、裂损和不灵活等现象。

4 制动系
4.1 机动车及挂车必须设置彼此独立的行车和驻车制动装置;轻便、二轮、边三轮摩托车只要求有行车制动装置。
4.2 行车制动系的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应符合该车整车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4.3 行车制动系在产生最大制动作用时踏板力不得超过700N。手握力不超过300N。
4.4 行车制动系最大制动效能应在踏板全行程的五分之四以内达到。
4.5 驻车制动操纵装置的安装位置要适当,其操纵杆必须有一定的储备行程,一般应在操纵杆全行程的四分之三以内产生最大的制动效能,棘轮式制动器应在第三次拉动拉杆全行程的三分之二以内产生最大制动效能。
4.6 驻车必须能通过机械装置把工作部件锁住,并且施加于操纵杆上的力应不大于500N。
4.7 对采用气压制动的机动车辆,当气压升至590kpa时,在不使用制动的情况下,停止空气压缩机3min其气压的降低应不超过9.8kpa。在气压为590kpa的情况下,将制动踏板踏到底,待气压稳定后观察3min,单车气压降低值不得超过19.6kpa,列车不得超过29.4kpa。
4.8 采用液压制动系统的车辆,当制动踏板压力最大时,保持1min。踏板不得有缓慢向底板移动现象。
4.9 气压制动系必须装有限压装置,确保贮气筒内气压不超过允许的最高气压。贮气筒应装有放水阀。
4.10 采用气压制动系统的车辆,发动机在中等转速下,4min(列车为6min,城市铰接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为8min)内气压表的指示气压应从零升至起步气压(未标起步气压者,按392kpa气压计)。贮气筒的容量应保证在不继续充气的情况下,车辆在连续五次全制动后,气压不低于起步气压(未标起步气压者,按392kpa气压计)。
4.11 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不应有自行制动现象。当挂车与牵引车意外脱离后,挂车应能自行制动。牵引车的制动仍然有效。
4.12 汽车和无轨电车行车制动系部分管路失效时,其余部分制动效能仍能保持原规定值的30%以上。
4.13 机动车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水泥或沥青路面(路面的附着系数为0.7)上的制动距离和跑偏量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对空载检验制动性能有质疑时,可用表1中满载的制动性能要求进行检验。
4.14 机动车用制动减速度检验制动性能:
a.机动车在平坦、硬实、清洁和干燥的水泥或沥青路面(路面附着系数为0.7)的制动稳定减速度和跑偏量应按表2的要求检验。对于空载检验制动性能有质疑时,可用表2满载的制动性能要求进行检验;
b.制动系协调时间(系指在紧急制动时,从踏板开始动作至
表1
------------------------------------------------------------------------------------------------------------
检 | 空载检验 | 满载检验 | 紧急制动 | 点制动
验 | 的制动距 | 的制动距 | 跑偏量, |
项 | 离,m | 离,m | mm |
目 | ① | ② | ③ | ④
限 | | | |
|------------------|------------------|------------------|----------------------
值 | 20 | 30 | 20 |30 | 20 | 30 |30 ̄40|40 ̄60
|----------------------------------------------------------------------------------
机 |
动 |
车 | km/h
类 |
型 |
------------------------|----------------------------------------------------------------------------------
总质量<4.5t的汽车|≤6.5 |≤7.0 |≤80 | 不跑偏
------------------------|------------------|------------------|----------------|------------------------
4.5t≤总质量≤12t| | | | | | | |
汽车和汽车列车及无轨电 |≤3.8| | |≤8.0|≤80|≤200| 不跑偏 |
车 | | | | | | | |
------------------------|--------|--------|--------|--------|------|--------|--------|--------------
总质量>12t的汽车和 |≤4.4| | |≤9.5|≤80|≤200| 不跑偏 |
汽车列车及无轨电车 | | | | | | | |
------------------------|--------|--------|--------|--------|------|--------|--------|--------------
轻便及二、三轮摩托车 |≤4.0| | | |≤40| | |
------------------------|--------|--------|--------|--------|------|--------|--------|--------------
方向盘式拖拉机带挂车 |≤5.4| |≤6.0| |≤80| | |
------------------------------------------------------------------------------------------------------------
注:①气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590kpa;
液压制动系:踏板力≤600N。
②气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不大于额定工作气压;
液压制动系:踏板力≤700N。
③在规定的初速下紧急制动的稳定性要求。
④点制动(施加部分制动后,迅速放松制动踏板)时,对车辆制动稳
定性要求(双手轻扶方向盘)。
制动稳定减速度达到表2规定值或制动力达到表4规定值的时
间)的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汽车拖带挂车时的协调时间,不
得大于牵引车最大允许值再加0.2s的时间。
表2
----------------------------------------------------------------------------------------------------------------
检 | 空载检验 | 满载检验 | 紧急制动 | 点 制 动
验 | 的制动稳 | 的制动稳 | 跑偏量, |
项 | 定减速度 | 定减速度 | mm |
目 | 要求,m/s2 | 要求,m/s2 | |
限 | ① | ② | ③ | ④
|------------------|------------------|------------------|----------------------
值 | 20 | 30 | 20 | 30 | 20 | 30 |30 ̄40|40 ̄60
|----------------------------------------------------------|----------------------
机 |
动 |
车 | km/h
类 |
型 |
----------------------------|----------------------------------------------------------------------------------
总质量<4.5t的汽车 | |≥6.9| |≥6.4| |≤80 | |不跑偏
----------------------------|--------|--------|--------|--------|--------|--------|----------|----------
4.5t≤总质量≤12t的汽| | | | | | | |
车和汽车列车及无轨电 |≥6.4| | |≥6.0|≤80 |≤200| 不跑偏 |
车 | | | | | | | |
----------------------------|--------|--------|--------|--------|--------|------|------------|----------
总质量>12t的汽车和 | | | | | | | |
汽车列车及无轨电车 |≥5.5| | |≥4.8|≤80 |≤200| 不跑偏 |
----------------------------|--------|--------|--------|--------|--------|--------|----------|----------
方向盘式拖拉机带挂车 |≥5.0| |≥4.0| |≤80 | | |
----------------------------------------------------------------------------------------------------------------
注:①气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590kpa;
液压制动系:踏板力≤600N。
②气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不大于额定工作气压;
液压制动系:踏板力≤700N。
③在规定的初速下紧急制动的稳定性要求。
④点制动(施加部分制动后,迅速放松制动踏板)时,对车辆制动稳
定性要求(双手轻扶方向盘)。
4.15 汽车用制动力检验制动性能:
a.汽车在制动试验台上检测制动力应符合表4规定的要求。
表3
--------------------------------------------------
汽 车 类 型 | 制动系统协调时间,s
------------------------|------------------------
总质量≤4.5t | ≤0.33
------------------------|------------------------
4.5t≤总质量≤12t| ≤0.45
------------------------|------------------------
总质量>12t | ≤0.56
--------------------------------------------------
对空载检验制动力有质疑时,可用表4满载检验制动要求进行检验;
表4
--------------------------------------------------------------
检 车 | |
检 验 辆 | |
验 要 状 | 空载 | 满载
项 求 态 | |
目 | |
----------------------------------------|--------|----------
制动力总和占整车质量的百分比,% |≥60 |≥50
----------------------------------------|--------|----------
主要承载轴的制动力占该轴轴荷的百分比,%|≥60 |≥50
--------------------------------------------------------------
b.制动力平衡要求:前轴左右轮制动力差不大于该轴轴荷的
5%,后轴左右轮制动力差不得大于该轴轴荷的8%;
c.制动系协调时间按4.14b规定的要求进行检验。
4.16 车辆的制动性能如能符合4.13条、4.14条和4.15条之一者,即为合格。
4.17 机动车辆动完全释放时间(系指从松开制动踏板到制动完全消除所需要的时间)不得大于0.8s。
4.18 机动车辆驻车制动性能要求:车辆空载正反两个方向在20%的坡道上使用驻车制动装置5min以上应保持固定不动;当采用制动试验台测驻车制动力时,车辆在空载状态,使用驻车制动装置时,驻车制动力总和不得小于该车整备质量的20%。

5 照明、信号装置和其他电气设备
5.1 车辆的灯具应安装牢靠,灯泡要有保护装置,不得因车辆震动而松脱、损坏、失去作用或改变光照方向,所有灯光开关安装牢固,开关自如,不得因车辆震动而自行开关。开关位置应适当,便于驾驶员操作。开关上须有符合GB4094--83《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标志》规定的图案。
5.2 照明和信号装置。
5.2.1 汽车及挂车的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光色、最小几何可见角度等应符合GB4785--84《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和光色》的规定,其他机动车可参照GB4785--84的规定执行。
5.2.2 轻便、二轮、侧三轮摩托车,应设置远光灯、近光灯、后位灯、制动灯、后牌照灯、后反射器各一个,前、后转向信号灯各二个,侧三轮摩托车在边斗上应设置前位灯、后位灯各一个,光色应符合GB4785--84的有关规定。
5.2.3 全挂车应在车辆前部的左右各装一只红色挂车标志灯。其高度应比全挂车的前栏板高出30 ̄400mm。距车厢外侧应小于150mm。
5.3 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要求。
5.3.1 机动车在检验前照灯的近光光束照射位置时,车辆空载,允许乘1名驾驶员。前照灯在距屏幕10m处,光束明暗截止线转角或中点的高度应为0.75 ̄0.80H(H为前照灯中心高度),其水平方向位置向左右均不得大于100mm。
5.3.2 四灯制前照灯其远光单光束灯在屏幕上的整调,要求光束中心离地高度为0.85 ̄0.9H。水平位置要求左灯向左偏不得大于100mm;向右偏不得大于170mm。右灯向左或向右偏均不得大于170mm。
5.4 机动车照明和信号装置的一般要求。
5.4.1 前照灯配光性能应符合GB4599--84《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的规定,摩托车前照灯配光性能应符合GB6948--86《摩托车前照灯配光性能》的规定。
5.4.2 装有前照灯的机动车,应装有远、近光变换装置,并且当远光变近光时,所有远光应能同时熄灭。
5.4.3 前位灯、后位灯、示廓灯、挂车标志灯、牌照灯、仪表灯应能同时启闭,且当前照灯启闭及发动机熄火时仍能点亮。
5.4.4 空载高为3.0m及以上的客车及厢式货车均须安装示廓灯。
5.4.5 汽车应设置危险报警闪光灯。
5.4.6 车辆的危险报警闪光灯和转向信号灯的闪光频率Hz应为1.5±0.5,起动时间不大于1.5s。
5.4.7 总长超过9m的车辆(不包括全挂列车)两侧其前方须装设侧向转向信号灯。
5.4.8 机动车驾驶室的仪表板上应设置与行驶方向相应的转向指示信号和蓝色远光指示信号灯。
5.4.9 驾驶室仪表板上应设置仪表灯。仪表灯点亮时,应能照清仪表板上所有的仪表并不得眩目。
5.4.10 各种客车及无轨电车应设置车厢灯和门灯,保证车内照明。但不得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和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
5.4.11 对于安装一只或两只前照灯的机动车,每只灯的发光强度应为15000cd以上;对于安装四只前照灯的车辆,每只灯的发光强度应为12000cd以上。
5.4.12 车辆的转向信号灯、危险报警闪光灯及制动灯的生理可见度,在阳光下距30m可见,夜间好天气距300m可见。前、后位灯夜间好天气距300m可见。后牌照灯的生理可见度,夜间好天气,20m能看清牌照号码。
5.5 其他电气设备和仪表。
5.5.1 喇叭性能要求:
a.机动车均应设置喇叭,其性能应可靠,声音悦耳;
b.城市用机动车喇叭声级在距车前2m,离地面高1.2m处应为90 ̄105dB(A)。
5.5.2 发电机应技术性能良好。蓄电池应保持常态电压。所有电器导线均须捆扎成束,布置整齐,固定卡紧,接头牢固并有绝缘封套,在导线穿越孔洞时需装设绝缘套管。
5.5.3 照明和信号装置的任何一个线路如出现故障,不得干扰其他线路的正常工作。
5.5.4 机动车应装有水温表、电流表(或充电指示灯代替)、燃油表、车速里程表、气压表、机油压力表(或油压指示灯代替)等各种仪表及开关,并应保持灵敏有效。
5.5.5 大客车及装用柴油机的货车应设置电源总开关。
5.5.6 无轨电车的电器要求:
a.无轨电车易起动、加速平稳、运行可靠;
b.牵引电机换向器的火花不得大于1.5级,无异响,绝缘性能良好。电车的总绝缘电阻:当周围空气相对湿度在75% ̄85%时应不小于3MΩ;当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应不小于1MΩ;
c.集电头动作应录活,不卡滞。集电头应具有安全保护装置,当集电头与集电脱离时,不得直接落地;
d.线网在标准高度5.75m情况下,集电靴与接触线网的压力应能在80 ̄110N范围内调节;行驶中不产生较严重的火花。

6 行驶系
6.1 轮胎要求;
a.轮胎的磨损:轿车轮胎胎冠上花纹深度在磨损后应不少于1.6mm,其他车辆轮胎胎冠上的花纹深度不得少于3.2mm;
b.轮胎胎面因局部磨损不得暴露出轮胎帘布层;
c.轮胎的胎面和胎壁上不得有长度超过2.5cm,深度足以暴露出轮胎帘布层的破裂和割伤;
d.同一轴上的轮胎应为相同的型号和花纹;
e.机动车转向轮不得装用翻新的轮胎。
6.2 车轮横向和径向摆动量;小型汽车和摩托车不大于5mm,其他车辆不大于8mm。
6.3 车辆的钢板弹簧不得有裂纹、断片和缺片现象,其中心螺栓和U形螺栓须紧固。
6.4 减震器应工作正常。
6.5 车架不得有变形、锈蚀、弯曲。螺栓、铆钉不得缺少或松动。
6.6 前、后桥不得有变形、裂纹。

7 传动系
7.1 离合器
7.1.1 机动车的离合器应接合平稳、分离彻底、不得有异响、抖动和打滑现象。
7.1.2 踏板自由行程应符合整车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7.1.3 踏板力不得超过300N。手握力不得超过20N。
7.2 变速器、分动器
7.2.1 换档时,齿轮啮合灵便、互锁、自锁装置有效、不得有乱档、自行跳档现象。运行中无异响。换档时,变速杆不得与其他部件相干涉。
7.2.2 在变速杆上或其附近,必须有能使驾驶员在驾驶座位上容易识别变速器档位位置的标志。
7.3 传动轴
传动轴在运转时不发生震抖和异响,中间轴承、万向节不得有裂纹和松动现象。
7.4 驱动桥
主传动器、差速器工作应正常,并无异响。

8 车身
8.1 车身的技术状况应能保证驾驶员有正常的劳动条件和客货安全。
8.2 车身和驾驶室应坚固耐用,覆盖件无开裂和锈蚀。
8.3 车身外部不允许有任何使人致伤的尖锐凸起物。
8.4 车身内部不应有任何使人致伤的尖锐凸起物。车身内部的非金属件应具有较高抗燃烧的能力。
8.5 车门、车窗启闭轻便,不得有自行开启现象,其门锁牢固可靠。行车时门窗无振响。货箱的栏板、底板平整,客车车身与地板密合,座椅扶手安装牢固可靠,排列整齐。
8.6 对气动开启的车门,应能在气压低于工作压力时,通过另外的机构开启车门。
8.7 客车的第一级踏板高度不大于400mm。
8.8 车辆的车轮应安装挡泥板和罩尾垂帘,挂车后轮应安装挡泥板。
8.9 驾驶员座椅应舒适可调,各操作机件布置合理、方便,具体尺寸可参照JB2667--80《载重汽车驾驶员操作位置尺寸》的规定。
8.10 车辆前后分别设置适用的牌照座,前牌照应设于前面的中部或右侧,后牌照座应设于后面的中部或左侧。

9 安全防护装置
9.1 轿车前排座椅必须装置座椅安全带。
9.2 机动车必须装设后视镜,其要求如下:
a.大客车、无轨电车和大型平头货车在左、右、前各装一面;二轮、边三轮和轻便摩托车可只装一面;其他各类车辆左右各装设一面后视镜。
b.机动车的后视镜的安装位置、角度应适宜,镜面中影象不得变形,并应能看清车身后方的交通情况。装在前面的后视镜能看清车前部的情况。
9.3 采用气压制动系的车辆,必须装设低压音响警报装置。
9.4 机动车车辆门窗必须使用安全玻璃,前挡风玻璃应采用夹层玻璃或部分区域钢化玻璃。其他门窗可采用钢化玻璃。其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9.5 汽车和无轨电车挡风玻璃应具有防冻、除霜装置。
9.6 机动车挡风玻璃应具有刮水器,并能在--40 ̄+50℃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对单座驾驶室刮水器其扫刮面积不小于1800平方厘米,多座驾驶室要有两处以上扫刮区域,每块扫刮面积不小于1800平方厘米。
9.7 客车、无轨电车除驾驶员门、安全门外,不准在其车身左侧开设车门。
9.8 车长大于8m或乘员座位数多于40人的客车,如本身右侧仅有一个供乘客上下的车门,应设有安全门或安全出口。需用安全门时,不用其他器具即可将其向外推开。安全门(安全出口)上应有明显的红色标志,并有开启警报装置。并备有便于取用的击碎出口玻璃的专用工具。
9.9 燃油箱的要求:
a.燃油箱及燃油管路应坚固并具有防护装置、不致于振动、冲击而发生损坏及漏油现象;
b.燃油箱的加油口及通气口应保证在汽车晃动时不漏油;
c.燃油箱与排气管的位置应相距300mm以上或设置有效的隔热装置。燃油箱应距裸露电气接头及电气开关200mm以上;
d.燃油箱的通气口应保持畅通,通气口和加油口不应朝向有站席和座席的车厢内开口。
9.10 发动机的排气管口不得指向车身右侧。
9.11 运送易然、易爆物品的专用车,驾驶室上方应安装红色标志灯并应在车身两侧喷有“禁止烟火”字样或标志。车上必须备有消防器材和相应的安全措施。排气管应装在车前,尾部应安装接地链。
9.12 汽车应装备灭火器。
9.13 摩托车的客座应设座垫、扶手和脚镫。
9.14 货车车厢前部应安装比驾驶室高70 ̄100mm的安全架,(自卸车和总质量1t以下的货车除外)。
9.15 机动列车的牵引车与被牵引车的连接装置应坚固耐用,并且要有在行驶中不能因振动、冲击等而分开的有效的安全装置。
9.16 全挂列车的牵引车和挂车之间应加装安全防护装置。全挂车和半挂车车厢底部至地面距离大于800mm时,应在车厢下部两侧装有防护装置;其车架最后端离地最小高度大于800mm时,应在车架后端下方设置防护装置。

10 特种车的附加要求
10.1 消防车的车身颜色为R03大红色(按GB3181--82的规定),标志灯具为红色回转式、警报器音调为“连续调频调”。
10.2 救护车的车身颜色为白色、左、右侧及车后正中应喷红色“+”字、标志灯为蓝色回转式、警报器音调为“慢速双音转换调”。
10.3 工程救险车的车身颜色为Y07中黄色(按GB3181--82的规定),标志灯具为黄色回转式、警报器音调为“单音断鸣调”。其车身两侧喷“工程救险”字样。
10.4 警备车、交通监理车的标志灯为红色回转式,警报器音调为“双音转换调”、“紧急调频调”。
10.5 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警备车、交通监理车设置的警报器音调声压应在110 ̄115dB(A)之间。其他车辆不经批准,不得设置警报器和标志灯。

11 汽车废气排放
11.1 汽车废气排放应符合GB3842--83《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四冲程汽油机在海拔1000m以下,在怠速工况下的排放值见表5。
表5
----------------------------------------------
车 | |
辆 | |
污 使 | 新 车 |在用车
染 用 | |
物 状 | |
况| |
--------------------|----------|------------
CO的含量,% |≤5 |≤6
--------------------|----------|------------
HC的含量,ppm |≤2500|≤3000
----------------------------------------------
11.2 汽车怠速污染物测量方法按GB3845--83《汽车怠速污染物测量方法》的规定进行测量。
11.3 柴油车自由加速排放烟度应符合GB3843--83《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的规定。在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柴油车排放烟度值见表6。
表6
----------------------------------------------
车辆使用状况| 新 车 | 在 用 车
------------|------------|------------------
烟度值 |≤Rb5.0|≤Rb6.0
(波许单位)| |
----------------------------------------------
11.4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测量方法按GB3846--83《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测量方法》的规定进行测量。
11.5 摩托车的怠速污染物应符合GB5366--85《摩托车主要性能指标》的规定,其排放值见表7。
11.6 摩托车怠速污染物测量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GB
表7
----------------------------------------------------------------------------------
怠速污染物(四冲程/二冲程)
----------------------------------------------------------------------------------
名义排量 | 新 车 | 在 用 车
|----------------------------------|--------------------------------
cm3 | CO | HC | CO | HC
| % | ppm | % | ppm
------------|------------|--------------------|----------|--------------------
≥50 |≤5/3.5|≤2200/6000|≤6/4 |≤3000/6500
----------------------------------------------------------------------------------5466--85《摩托车怠速污染物测量方法》的规定。

12 噪声控制
12.1 机动车允许的噪声应符合GB1459--79《机动车辆允许噪声》的规定,各类机动车加速行驶时,车外允许最大噪声级应符合表8的规定。
12.2 轻便摩托车噪声按GB4569--84《轻便摩托车噪声测试方法》的规定进行测量,应符合GB4558--84《轻便摩托车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的有关规定。
12.3 机动车加速行驶时车外最大允许噪声级的测量应按GB1496--79《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的规定。
12.4 车内噪声:客车车内最大噪声级不大于82dB(A),其测试方法应按GB1496--79的规定进行。

13 附则
13.1 4.12条、9.1条、9.3条、9.4条对于1988年底以前生产的车辆可以例外。
13.2 5.4.5款对于1988年底以前生产的车辆例外。
13.3 1.6条中对于1988年10月1日以前生产的用“解放牌”汽车底盘改装的铰接式公共汽车可以例外。
13.4 5.4.1条对于1988年底以前生产的车辆可以例外。
13.5 9.8条对于1988年底以前生产的车可以例外。
13.6 12.1条和5.2.1款中对倒车灯的要求对于1990年以
表8
--------------------------------------------------------------------------
| 车辆最大允许噪声级dB(A)
机动车类型 |----------------------------------------------
|1985年1月1日以| 1985年1月1日
| 前生产的产品 | 起生产的产品
--------------------------|--------------------|------------------------
货|8t≤载质量≤15t | ≤92 | ≤89
|----------------------|--------------------|------------------------
车|3.5t≤载质量<8t| ≤90 | ≤86
|----------------------|--------------------|------------------------
| 载质量<3.5t | ≤89 | ≤84
--------------------------|--------------------|------------------------
轻型越野车 | ≤89 | ≤84
--------------------------|--------------------|------------------------
客|4t<总质量<11t | ≤89 | ≤86
|----------------------|--------------------|------------------------
车| 总质量≤4t | ≤88 | ≤83
--------------------------|--------------------|------------------------
轿 车 | ≤84 | ≤82
--------------------------|--------------------|------------------------
摩 托 车 | ≤90 | ≤84
--------------------------|--------------------|------------------------
轮式拖拉机 | ≤91 | ≤86
(44kW以下) | |
--------------------------------------------------------------------------前生产的车辆可以例外。
13.7 执行本标准所用的仪器和设备,必须经过省(市)厅(局)级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所用仪器和设备精度须在2%以内。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交通部标准计量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永成、周天佑、李永福、叶辅华。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检查辽宁等七省(自治区)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情况的通报》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检查辽宁等七省(自治区)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情况的通报》的通知


2001-02-22

教师厅[2001]1号


  1999年9月我部在上海召开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以下简称“工程”)。为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我部于2000年9月组织检查组,对辽宁、江苏、河南、湖南、云南、广西、新疆等七省(自治区)实施“工程” 的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关于检查辽宁等七省(自治区)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情况的通报》发给你们。

  根据李岚清副总理的有关指示,“工程”从原定1999—2003年五年完成,提前到2002年结束。提前一年完成“工程”,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有关精神,认真贯彻落实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和“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精心组织施工,并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证继续教育的经费落到实处,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理顺经费管理体制,统筹使用各项师资培训经费,发挥继续教育经费的最大效益。

  2、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应注意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在全员培训中,要把培训者和中小学骨干教师作为培训的重点对象,把职业道德教育和信息技术培训作为继续教育的重点内容,把校本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组织形式。

  3、培训工作必须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密切配合,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要特别重视《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教师培训以及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和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

  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建设稳定的基地,由专门的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下大力气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特别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其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手段在实施“工程”中的作用,要注意与“校校通工程”的衔接和沟通。

  5、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应由师资培训主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必须做好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各地的师资培训机构要与教研、教科研、电教等部门密切联系,团结协作,共同承担起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保证各项培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不搞重复培训,避免加重中小学教师的负担。
  为了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情况将纳入督导范围,作为保证“普九”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具体措施。“工程”评估方案将于2001年3月下发,请根据“工程”评估方案进行自评,并将自评报告于6月15日之前报我部。在自评的基础上,今年第3季度我部对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关于检查辽宁等七省(自治区)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情况的通报

  根据部领导的指示精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检查组于2000年9月对辽宁、江苏、河南、湖南、云南、广西、新疆等七省(自治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由国家督学、部分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省教育学院院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办公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东北师大研究中心和上海研究中心的有关人员以及我部师范教育司干部共29人组成。检查组一共考察了23个市(地)、15个县(区、市),听取省、市(地)、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领导的汇报56次(其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7次、市〈地〉级24次、县级25次);召开有关方面座谈会29次,约380人参加;考察各级教师培训机构57个、中小学13所;现场观摩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7次。现将七省(自治区)实施“工程”的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程”进展情况

  1999年9月在上海召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以来,七省(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从本地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工程”,在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计算机培训、骨干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1999年以来河南省已经有28.3%的教师参加了岗位培训,1/10的教师参加了计算机培训;湖南省34.3%参加了岗位培训,近1/4 的教师参加了计算机培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岗位培训的教师达到31.2%;云南省达到了49.9%;广西、湖南、河南、江苏省(自治区)已经启动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各地做法不同,各有特点,如辽宁省的“研训一体,管训结合”,江苏省的培训、教研、教科研、电教四位一体,云南省的“履职晋级培训”,河南省的“百千万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骨干教师分类培训等等,创造了许多很好的经验。

  在实施“工程”中,多数省区十分重视继续教育科研和实验区工作,注意以科研为先导,以实验区为试点带动全省区的继续教育工作。除国家级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以外,各省区还确定了省级实验区,湖南省建立了17个实验区,江苏省建立了19个,广西壮族自治区20个,云南省2个,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有的实验区的科研成果已经被推广到本省区的其他地区。
为了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被检查的七个省(自治区)都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继续教育法规和政策措施,辽宁省下发了8个有关文件,河南省下发了11个配套文件,云南省制定了11项规章制度,江苏省颁发了6个相关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了7个推进继续教育的措施及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继续教育法规体系。

  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这次检查也发现了“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检查中发现,相当多培训院校的培训经费“零运转”,以培训经费冲抵应拨付的人员工资,甚至部分收费被截留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由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共同承担培训成本的多渠道筹措经费体制在多数地方并未落实,完全依靠向教师个人收费,将政府行为转化成为个人行为。

  2.农村乡以下教师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难点

  农村教师的培训质量是继续教育的薄弱环节。检查中发现,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培训手段落后以及培训者队伍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制约,“工程”进展不平衡,城市学校较好,县城次之,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相对较差。

  3.提高学历培训的质量难以保证

  参加提高学历培训的教师中,普遍存在着学非所教、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有的地区参加提高学历培训的教师全部进修文科;还有一些地区的教师为了拿到文凭,到党校举办的学历班或其他旅游、烹饪等专业学习,而实际教学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

  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推广不力

  此次检查发现,目前国家组织开发和推荐的教材已有300多本,但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在使用上,存在着自我封闭、地方保护的现象。1999年年底下发的继续教育教材推荐目录,多数被检查省区的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县教育主管部门都没有见到,推荐目录被搁置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5.远程教育手段应用不力

  利用卫星电视和互联网进行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推进“工程”的有力手段,但从七省(自治区)的实际情况来看,还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1)硬件建设不到位,设在乡(镇)一级的电教站只能放映录像带,不能接收卫星电视播放的节目;(2)卫星电视节目目前更多地集中在学历培训方面,非学历的培训内容比较贫乏;(3)计算机的配备在农村地区刚刚起步,网络建设更为缓慢,网络信息资源严重不足。

  三、对加大“工程”实施力度的几点建议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地方事业,实施“工程”是地方政府行为,中央已经投入了巨大资金用于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以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定要高度重视,要采取相应措施落实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保证“工程”的质量。要设立骨干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按教师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和从地方教育费附加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继续教育;建立由政府、学校、个人共同分担成本的机制,确保培训经费有稳定可靠的来源;要加强对各项师资培训经费的统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2、构建卫星广播电视教育网络,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扩大覆盖面。对农村、边远地区实施“工程”事半功倍,不仅可以实现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离岗,使任职学校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基地,而且还可以减轻由于路途往返给农村教师带来的经济负担。各省要抓好远程培训系统的硬件建设,教育部负责用于远程培训系统的资源开发,两者要同步进行。要加强县以下培训基地的建设,重心下移,送教上门;对于那些经济负担较重的中小学教师,要减免培训费、补贴差旅费。

  3、对培训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已经迫在眉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把培训者培训置于继续教育的先导地位。当前,要特别重视对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要采取切实措施,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帮助他们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知识技能,使他们尽快适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要注意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动态,对于一些新出台的举措,例如,高中实行新课程方案、小学开设英语课以及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等,应在培训者培训中给予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措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的高度出发,协调师范处、电大、自考办以及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等有关职能机构,研制有关政策,共同把好入口关,杜绝学非所教、片面追求学历的现象,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管理。



财产继承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重庆,现代法学 发表时间:199702
内容提要:

一个人死后,在财产关系方面有两个问题必须妥善处理:一个是哪些亲属可以继承遗产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如何分配遗产;一个是被继承人生前所欠债务如何处理。我国继承法在后一个问题的处理上只有一个原则性规定,既缺乏可操作性,又使债权人缺乏保护自己利益的法律手段,致侵害债权人债权的问题时有发生。在私有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个问题已经现实地摆在司法实际工作者和法学研究工作者的面前。作者认为,我国应当改无条件的有限责任继承制度为有条件的有限责任继承制度,继承人违反有限责任继承的条件,即应对被继承人的债务负无限责任。此外还应赋于债权人遗产分立请求权(或叫官方清算请求权),使债权人能够主动采取法律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 *

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社会经济秩序问题。这个问题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财产继承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各国继承法均用大量条文规范这一问题,以防继承人利用有利地位侵害债权人利益。我国继承法仅原则规定继承遗产应当为被继承人缴纳税款、清偿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但对如何确定遗产的范围等一系列问题没有规定,司法解释也未涉及这一问题,致实践中侵害债权人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而司法机关却无所遵循。笔者在《继承制度研究——市场经济与继承法》(1994年12月出版)一书中曾经预言:“多则十几二十年,少则几年以后,这个问题必将摆上司法机关的议事日程。”不幸竟被言中。因此,笔者认为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以便对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继承法的修改和完善提供参考。

一、问题和原因
(一)现行继承法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继承法采有限责任继承原则(即通常人们所说的限定继承原则)。有限责任继承是保护继承人利益的制度,其核心是限制继承人对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责任,即继承人只须在继承遗产的限度以内为被继承人清偿债务,而不以自己的固有财产对被继承人的债务负责。这一原则符合现代社会家庭成员人格独立、责任自负的观念,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继承不仅关系到继承人的利益,而且关系到被继承人的债权人的利益,作为一种制度,必须对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双方提供平等的保护。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继承法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具体表现为:

1.没有确定遗产范围的规定

有限责任继承原则一方面将继承人的责任限制在继承遗产范围以内,另一方面又要求被继承人的财产必须首先用于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因此,有限责任继承不仅是保护继承人的利益的制度,而且是保护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利益的制度。遗产范围的确定在这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限责任继承原则能否正确贯彻,主要取决于能否准确划定遗产范围并保证其不被继承人侵害。而我国继承法在确立有限责任继承原则的同时,却没有关于确定遗产状况的任何规定,使有限责任的界限无法确定。其结果是,继承人在享受有限责任继承的利益的同时,却往往不承担其相应的义务。这就使得法律在继承人利益和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上失去平衡。

2.没有对接受和放弃继承规定明确的期限

我国采取直接继承制度,即从继承一开始继承人的财产权利和义务就概括地转归继承人。这意味着被继承人的债权由继承人收取,债务由继承人承担,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只能向继承人行使权利,债务人只能向继承人清偿债务。因此,必须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使继承关系确定下来,以便尽快了结被继承人所遗留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我国继承法却规定,自继承开始以后至遗产分割之前,继承人实际上都不确定,继承关系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这种规定的弊端是明显的:一是不利于遗产的管理和利用;二是影响债权人行使权利,不利于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而且继承关系长期不确定也是滋生继承纠纷的重要原因。

3.债权人缺乏保护自己权利的法律手段

如果继承人的行为已经或者可能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按现行继承法,债权人无有效的救济手段。例如继承人将遗产转移、隐藏,或者挥霍浪费,或者不善经营,导致亏损,或者继承人将遗产用于清偿自己的债务,都会危及债权人的债权。现实生活中已经屡屡发生这类问题,使债权人遭受严重损失,而且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道德风尚。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法律必须对此作出反应。

(二)原因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笔者以为有以下两个:
1.由现行继承法制定时的社会条件所决定

民法是社会经济条件的法律表现,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继承制度。现行继承法是1985年通过并颁布实施的,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计划经济无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是在人们的观念中都居于统治地位。当时,公民的财产限于生活资料,基本上没有生产资料,私营经济还是一个讳莫如深的问题。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之下,遗产限于生活资料,债权债务关系简单,继承人欺诈债权人的情况为人们闻所未闻,立法者自然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

2.继承法理论研究的幼稚也是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制定继承法时,我国继承法学的研究刚刚开始,尚处于幼稚阶段。例如,对于继承法的基本问题——调整对象,缺乏全面了解,人们只注意了死者亲属之间继承关系的研究(当然,这方面的研究也并未精深)而忽视了对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债权人之间关系的研究。


由于以上两个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在制定继承法的时候,在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上,既无司法实践经验可供参考,又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继承法存在以上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公民的财产限于生活资料的社会条件下,继承法的以上缺陷在实践中不会导致多大问题。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公民的财产不仅数量大大增加,而且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即从主要是生活资料变为既有生活资料又有生产资料,对于那些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来说,则主要是生产资料。作为生产资料,其最大特点是处于生产经营过程之中,是动态的财产,在竞争规律的支配之下,既有盈利增值的可能,又有亏损甚至破产的风险。而且,处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产数量多,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之下,现行继承法的上述缺陷日益突出。实践中的主要问题是,债权人无有效手段制止继承人转移、隐匿财产,一旦发生纠纷,人民法院难以查清遗产的实际状况,因而无法确保纠纷处理的公正性。如果按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要求债权人举证,由于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的特殊关系,债权人将很难举证证明继承人究竟继承了多少财产,因而其合法权利将难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继承人则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隐匿遗产而获得不当利益。这样以来,继承法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保护合法、制裁违法、抑恶扬善,扶正祛邪的作用。

二、外国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主要制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外国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主要制度,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思路,取其所长,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制度。

目前世界各国的继承制度可大致分为两类:直接继承制度和间接继承制度。尽管两种继承制度区别很大,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把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直接继承制度下债权人利益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