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细则》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城乡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9:58:12   浏览:84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细则》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城乡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细则》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城乡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大政发〔2008〕78号

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国家行政机关各委办局(司行社区):

《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细则》、《大理白族自治州城乡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试行)》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具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农村特殊困难家庭给予生活救助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条 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保障农村特困群众基本生活原则;

  (二)保障水平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三)政府救助与劳动自救和社会救助相结合原则;

  (四)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五)以户施保、分类施保、差额补助、动态管理原则;

  (六)“一评、三审、两公示”原则;

  (七)保障资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原则;

  (八)属地管理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牵头协调扶贫、统计、发展改革、审计等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协调财政部门按照规定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审核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受乡(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承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收入的调查核实和民主评议等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领导,充实低保工作机构和人员,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尤其要妥善解决好乡镇有人、有钱办事的问题。

  第六条 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社会化进程,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章 保障范围和对象

  第七条 持有大理州常住户口的农村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都应纳入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混合家庭中已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不再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的人员,主要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岳父母或公婆)、配偶、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或抚养义务关系的亲属。

  第八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具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农村居民,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员:

  (一)因家庭成员患病导致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

  (二)家庭主要劳动力残疾或年老体弱导致丧失、缺乏劳动力或劳动力低下,致使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

  (三)因生存条件恶劣,自身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

  (四)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居民。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居民,不得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一)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二)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读学生除外)或自身有维持基本生活能力而不从事生产劳动的;

  (三)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弄虚作假或拒绝调查的;

  (四)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有赡养、扶养(抚养)能力但未履行义务的;

  (五)年内购买价值超过低保标准5倍以上非生活必需品的;

  (六)正在服刑、劳教的;

  (七)各级人民政府认定不能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其他人员。

  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且已纳入五保供养范围的,不再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第三章 家庭收入核实

  第十条 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全年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包括:

  (一)从事农、副业生产及其他合法劳动经营收入;

  (二)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扶养、抚养)费;

  (三)出租或变卖家庭财产获得的收入;

  (四)依法继承的遗产或接受的赠予;

  (五)存款及利息、有价证券及红利;

  (六)其他应当计入的合法收入。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一般以上年度的家庭收入为基数,年与年间家庭人均收入差距较大的,可按照最近两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具体计算方法为:上年度家庭年收入总和÷家庭人口数。

  第十一条 下列项目不计入家庭收入:

  (一)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领取的各类优待金、抚恤金、补助费、护理费、保健金、丧葬费;

  (二)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对国家、社会和人民作出特殊贡献人员的奖励金;

  (三)在校学生的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收入及由政府和社会给予困难学生的其它补助金、救助金;

  (四)因工(公)负伤和意外伤害的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及死亡人员的丧葬费和抚恤金等;

  (五)独生子女费、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奖励扶助金;

  (六)按规定享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和医疗救助金;

  (七)政府、社会或个人给予的临时性生活抚慰金;

  (八)政府给予的生产性补助资金;

  (九)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不应计入的其它收入。



第四章 保障标准制定与调整

  第十二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扶贫、发改、统计等部门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实施。

  第十三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燃料等费用,并适当考虑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合理确定。各地确定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得低于国家确定的上年度农村绝对贫困标准。

  第十四条 在研究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要遵循标准适度、量力而行的原则。所制定的标准既要能保障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又要防止标准过高,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第十五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农村绝对贫困标准的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第五章 申请审批程序

  第十六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属地管理,以户为单位,由户主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无书写能力的,可委托他人代写申请或由村民小组提名申请。申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必须如实反映家庭成员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并提供居民户口本、居民身份证、家庭收入状况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七条 对于人户分离的困难家庭,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应在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申请人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要协助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并将有关证明提供给申请人户口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

  对于户口不在同一地点的家庭成员,只能由其中一人提出申请,并提供其他成员户口所在地乡(镇)出具的相关证明。

  对于同一家庭成员中既有农业户口又有非农业户口的,由农业户口人员向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进行申请,非农业户口人员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单位配合提供家庭收入证明。

  第十八条 村(居)委会委托村民小组召开村民代表(户主)会议对申请低保的家庭进行民主评议,确定后报村民委员会审核。村民委员会应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再次进行调查复核,提出初步审核评议意见,并在村委会和本人所在的自然村内张榜公示;公示7天后无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正式签署审核评议意见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第十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上报的材料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审核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派出2人以上的调查员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状况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如实填写《入户调查表》,实行谁调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对符合条件的签署审核意见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对不符合条件的,应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 县级民政部门负责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家庭人口、劳动力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抽查和复核,并结合村民民主评议情况,提出审批意见,对符合条件的,按照差额补助原则核定补助金额,并以书面形式通知乡(镇)人民政府,同时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返回所在村民委员会张榜公示,公示内容应包括享受理由、人数、时间、金额及监督举报电话等。公示7天后无异议的即填发《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有异议的,应及时核查处理;经核查确实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在30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 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应当参加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组织的公益性劳动。

  第二十二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管理,一年复核审批一次。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人均收入发生变化或户籍变更的,应当通过村民委员会及时告知主管审批机关;主管审批机关每年对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复核一次,及时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保障金的手续。



第六章 优惠政策

  第二十三条 大理州农村低保对象凭《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县(市)级工商、税务部门对低保对象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按照工商和税务的有关政策给予适当减免税费。

  (二)民政部门从医疗救助资金中代农村低保对象交个人参合费,资助其参加新农合;农村低保对象到国家认定的医疗机构就医时,医疗机构应当凭《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免收其挂号费、诊查费、普通注射费和换药费;对大病患者在上述机构享受减免并经新农合报销后,自己承担的费用仍难以支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县级民政部门按照《大理州城乡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救助。

  (三)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依法对其辖区内的农村低保对象减免新建、改建住房的有关税费。

  (四)乡(镇)或村(居)委会两级要优先推荐低保对象成年子女就业;优先提供生产技术、信息服务。

  (五)低保家庭免交村级公益事业费;保障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免除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

  (六)其他与生活直接相关的水电、燃煤(燃气)、广电等部门,也要对农村低保对象的生活给予必要的扶持和优惠。

  (七)享受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扶持、优惠政策。



第七章 保障资金管理与发放

  第二十四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坚持分级负担、多方筹措的原则,纳入社会救助资金专户,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州、县(市)民政部门应当在每年编制下年预算时,将农村低保资金编入部门预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下年财政预算。

  第二十五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实行社会化按月发放,在核实保障对象家庭收入的基础上,按照其家庭困难程度和类别实行分类分档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以货币形式发放,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方式,通过金融代理机构实行“一折通”发放;对个别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暂时可以实行现金发放。对行动不便的低保对象,可委托村(居)委会人员代领并送到户。

  低保金发放和领取手续必须完备,杜绝冒领、少发、欠发、扣发低保金或搭车收费等现象发生,确保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

  第二十六条 积极鼓励和倡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助和资助,所捐的资金按照捐赠者意愿或纳入同级预算管理,专项用于补助和改善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第八章 相关制度建设

  第二十七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应当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各级民政部门和乡(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机构应当按时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汇总、报送工作,并接受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监督及查询。

  第二十八条 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做到一县(市)一室,一乡(镇)一柜,一村一盒,一户一袋,材料齐全,查阅方便。

  第二十九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当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办事程序、保障标准、保障对象、保障资金发放、实际补差标准等实行公开,并设立举报箱和投诉电话,受理举报、投诉,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第三十条 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会同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检查,依法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农村居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市)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追回其冒领的保障金并终止其低保待遇;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二)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发生变化或家庭人口减少,不按规定告知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或乡(镇)人民政府办理变更手续的;

  (三)其他违反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定的情形。

  第三十二条 从事农村低保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纪检监察机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对象,无正当理由拒不审批,或者无故拖延审批的;

  (二)对不符合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对象,擅自批准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贪污、挪用、冒领、扣压、拖欠、截留、挤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四)有其他玩忽职守、优亲厚友、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行为的。

  第三十三条 农村居民对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作出的不批准或减发、停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决定等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或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民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工作细则由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工作细则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大理白族自治州城乡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州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完善我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10号)和《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发〔2004〕号158文件)精神,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指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户、城乡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

  第三条 各县市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医疗救助水平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 



第二章 救助范围和对象

  第四条 城乡医疗救助范围主要是经县级民政部门最终核定的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人员,具体救助对象为: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的人员。

  (二)虽已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但家庭特别困难,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城市低保人员。

  ﹙三)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供养对象中虽已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个人负担医疗费仍过高的人员。

  (四)经县、市民政部门认定需要救助的其它特殊困难的人员。

  因交通事故、打架斗殴、吸毒、酗酒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造成伤害的人员不在救助范围内。



第三章 救助方式

  第五条 城乡医疗救助主要针对住院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实行医前救助、医中救助、医后救助三种形式。

  第六条 住院医疗救助的方式

  (一)医前救助是对生活确实特别困难,已确诊需住院治疗的对象给予一定金额的救助。

  (二)医中救助是救助对象在住院治疗期间给予一定治疗费用的救助。 

  (三)医后救助是救助对象住院治疗总费用中,扣除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部分以外个人负担部分超过一定金额的按规定比例给予救助。

  第七条 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个人免缴参保费,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供养对象全额资助其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八条 城市医疗救助的定点医院为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农村医疗救助定点医院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



第四章 救助标准

  第九条 住院医疗救助按以下标准给予救助:

  (一)医前救助。对申请医前救助的对象,凭医院首次出具的原始医疗诊断书、病历、医院检查记录、医院出具的治病所需费用证明、村(居)委会生活困难证明等相关材料,经规定程序审核、审批后,按医院出具的所需医疗费用的5%进行医前救助。

  (二)医中救助。救助对象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可享受“三大常规”检查费、胸片检查费、普通床位费、护理费个人承担部分各40%的医中救助。 

  (三)医后救助。救助对象一般按其个人年累计负担医药费总额的10%给予救助。

  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每人每年累计救助金额一般不超过3000元,对个人年累计负担医药费特别巨大而又特别困难的人员,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适当提高救助标准,但一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10000元。 

  第十条 核定个人年累计负担医疗费用不包含下列费用: 

  (一)一般门诊发生的费用; 

  (二)医保部门按规定应报销的费用; 

  (三)所在单位为其所报销的费用; 

  (四)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

  (五)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报销的费用; 

  (六)社会各界互助帮扶给予救助的资金。



第五章 申请审批程序

  第十一条 城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申请人凭《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农村五保供养证》向﹙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如实提供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收据、病史材料、领取的医保金额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凭证、社会互助帮困情况证明等,经﹙村﹚居委会调查核实、民主评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第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对上报的申请书和有关材料进行逐项审核,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上报县市民政局审批。

  第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有关材料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四条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乡镇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复审核实。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核准其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对不符合享受医疗救助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医疗救助金由乡镇人民政府民政所(办)发放,或由县级民政部门通过银行、邮局等方式直接支付给救助对象。



第六章 资金的筹集

  第十六条 各县市要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医疗救助基金主要通过以下渠道筹集:

  (一)各县市政府每年年初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医疗救助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

  (二)州财政对各县市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三)社会捐赠及其它资金。

  第十七条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对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第十八条 各县(市)人民政府每年从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用于医疗救助对象的调查、建档等相关工作的支出。



第七章 医疗服务和优惠政策

  第十九条 县市卫生部门要按照“布局合理、数量适宜、满足需要、方便就近”的原则,在城乡选择和确定提供医疗救助服务好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提供价廉质优的服务。 

  第二十条 卫生部门要协助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甲类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基本用药目录、医疗检查项目以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制订医疗救助对象的医疗服务标准,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控制和降低医药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

  第二十一条 承担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疗服务的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 

第二十二条 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到州内医保或新农合定点医院门诊治病,凭《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农村五保供养证》免交挂号费、诊查费、普通注射费、换药费。



第八章 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 各县市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城乡医疗救助的具体实施办法,医疗救助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第二十四条 各县市民政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建章立制,完善程序,并做好综合协调工作。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医疗救助公示制度,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第二十五条 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对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二十六条 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的监管和审计,确保医疗救助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杜绝挤占挪用等情况的发生。

  第二十七条 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相关情况,积极配合医疗救助的调查工作。

  第二十八条 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等违法违纪行为,由县市纪检、监察、司法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 财政部


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

文社文发〔2010〕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和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上水平,文化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将共同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以下简称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国创建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创建工作对于进一步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地方人民政府的积极性,整合、集成“十一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好地研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文化、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领导,把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现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等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做好落实工作。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启动第一批示范区(项目)创建申报工作。根据申报标准和相关要求,原则上每省(区、市)1个创建示范区名额(候选名额不超过2个),2个创建示范项目名额(候选名额不超过4个)。经专家委员会审核达不到申报要求的省份名额空缺。
  请各地文化、财政厅(局)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本省(区、市)第一批示范区(项目)创建申报工作,于2011年2月15日前将本省(区、市)人民政府关于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推荐函、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申报书、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设规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方案,以及介绍申报创建示范区(项目)情况的光盘(限15分钟以内)、各申报单位负责人介绍申报创建示范区(项目)情况的报告(包括配合使用的PPT),报送至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化部社会文化司)。逾期将视为主动放弃,不再受理。
  联 系 人:白雪华 钟 华
  联系电话:010—59881740 59881741
  传  真:010—59881776
  电子邮箱:swswhg@yahoo.cn
  特此通知。
  附件:
  1.《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
  2.《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
  3.《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申报书》
  4.《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申报书》
                            文化部 财政部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附件下载:
  附件1-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doc
http://www.gov.cn/gzdt/att/att/site1/20110214/001e3741a2cc0ec2d14101.doc
  附件2-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doc
http://www.gov.cn/gzdt/att/att/site1/20110214/001e3741a2cc0ec2d14602.doc
  附件3-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申报书.doc
http://www.gov.cn/gzdt/att/att/site1/20110214/001e3741a2cc0ec2d14b03.doc
  附件4-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申报书.doc
http://www.gov.cn/gzdt/att/att/site1/20110214/001e3741a2cc0ec2d14f04.doc

船舶交通事故统计规则

交通部


船舶交通事故统计规则

1990年6月16日,交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船舶交通事故统计资料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总结事故经验教训,防止事故发生,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各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下同)交通厅(局)、交通部大型骨干航运企业、部属港口、工程、救捞、航道、航务企业事业单位及双重领导港口(以下简称“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以及各地港航监督部门(含各海上安全监督局,下同),对本省、本单位船舶或辖区水域内发生的船舶交通事故,按本规则统计报告。
船舶交通事故是指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触损、浪损、风灾、火灾及其他造成财产和营业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
船舶污染事故、船员工伤和失足落水事故以及船舶发生船员、旅客自杀或他杀事故等,不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对船舶交通事故,应按下列分类统计报告:
(一)碰撞;(二)搁浅;(三)触礁;(四)触损;(五)浪损;(六)火灾;(七)风灾;(八)其他。
本条中“其他”类事故,是指(一)至(七)项分类、以外因素造成的船舶交通事故。
第四条 根据事故船舶的等级、死亡人数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船舶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具体分级标准见《船舶交通事故分级标准表》。
第五条 事故统计资料属于国家机密,对外提供和公布统计资料时,应遵守《交通部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具体办法》和其他有关保密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 事 故 统 计
第六条 船舶在统计期内发生事故,不论是否已处理完毕,均应按本规定统计填报。填报时未处理完毕的事故,处理完毕后应予以更正;跨年度结案的事故,更正时应注明事故发生的详细情况,其损失金额应统计在发生年内。
第七条 除第九条规定情况外,船舶发生一般事故等级以上事故(以下简称“一般以上事故”),应按以下规定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报表:
(一)各省交通厅(局)对本省所属船舶发生的事故,应按月度和年度分别统计,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报表〔本省(本单位)〕》。
(二)各省交通厅(局)的港航监督部门对本省辖区水域内的所有船舶发生的事故,应按月度和年度分别统计,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报表(本省辖区)》。对外省船舶在本辖区水域内发生的事故,应及时填写《船舶交通事故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寄送事故船舶的所属单位(乡镇船舶寄送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和事故船舶所属省交通厅(局)。各省交通厅(局)应将其纳入本省事故统计中。
(三)交通部各海上安全监督局和长江港航监督局、黑龙江港航监督局应将本局辖区水域内所有船舶发生的事故,按月度和年度分别统计,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报表(本省辖区)》。
(四)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应将其所属船舶(包括所属单位兴办的各种形式的航运企业的船舶,下同)发生的事故,按月度和年度分别统计,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报表〔本省(本单位)〕》,并及时填写《通报》,寄送事故发生地的省级港航监督部门,省级港航监督部门应将其纳入本辖区水域内事故统计中。
(五)川、湘、鄂、赣、皖、苏六省所属船舶和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的船舶在长江干线内发生的事故,上报交通部的同时,应抄报给长江港航监督局。
第八条 乡镇运输船舶发生的一般以上事故,应严格按上述规定将所有数字填写在船舶交通事故报表的乡镇运输船栏目内。
第九条 各省交通厅(局)对非交通部门的非运输船舶发生的事故,应单独进行统计,并于每月10日和每年1月20日前,按月度和年度分别填报《非交通部门的非运输船舶交通事故报表》,上报交通部,并应及时通告船舶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
第十条 小事故由各单位自行统计,不必上报交通部。
第十一条 非交通部门的中央直属企业船舶发生的事故和社会兴办的各种形式的航运企业船舶发生的事故,以其申请开业的主管部门作为事故统计归口单位,将事故报省交通厅(局)。
第十二条 船舶发生碰撞事故按以下规定进行统计:
(一)船舶之间发生碰撞事故,已确定责任方或主要责任方的,由该方统计;未确定责任方或双方负有同样责任的,各按二分之一件统计;我国船舶与外国籍船舶发生碰撞,不论责任属谁,均应由我方按一件事故统计。
(二)碰撞事故造成的船舶沉没数、死亡人数由责任方或主要责任方统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按责任比例分摊数统计(同时注明对方损失的分摊数)。责任未明确前,沉船艘数、死亡人数暂由沉船、死人方统计,直接经济损失各自按本方损失统计,责任确定后再按上述规定予以更正。
(三)碰撞事故等级以直接经济损失确定时,应以各方直接经济损失的总和,按大船一方的事故标准确定。
(四)一次碰撞事故,无论当事船有几艘,在按第七条(二)、(三)项进行统计时,均只作为一件事故统计,沉船艘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均按各方总和统计。
第十三条 船舶搁浅,直接经济损失没有达到一般以上事故标准的,停航达十二小时以上至七天内,作一般事故;停航七天以上至三十天内,作大事故;三十天以上作重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一般以上事故等级的,按其直接经济损失确定事故等级。
第十四条 船舶发生触碰事故后,船舶本身受损和造成岸壁、码头、航标、桥墩、钻井平台等水上水下建筑物损失,均列入触损事故统计,其事故等级按直接经济损失确定。触碰非法设置的障碍物,应列入非责任栏内统计。
第十五条 船舶发生浪损事故,由给他船造成浪损的一方统计。
第十六条 船舶遭到同一强风袭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内不论受损船舶有多少,在事故统计时,均统计为一次风灾事故。沉船艘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均按实际数统计。
第十七条 船舶发生火灾引起的交通事故仍按第四条的规定确定事故等级,但本规定不影响公安系统按有关规定统计。
第十八条 已保险的船舶发生事故,计算直接经济损失不应排除保险公司赔付的部份。
第十九条 各省交通厅(局)所属运输企业和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应按月统计填报船舶安全面考核指标,并上报交通部。
船舶安全面的计算公式为:
一般以上事故船舶总艘数
船舶安全面=1--------------------------×100%
本省(本单位)船舶总艘数
第二十条 交通部大型骨干航运企业应按月向交通部统计填报每总吨经济损失考核指标。
每总吨经济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一般以上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每总吨经济损失=--------------------------------------
本单位(本省)营运船舶总吨位的总和
各省交通厅(局)考核每总吨经济损失指标可参照本条执行。
第二十一条 船舶沉没或造成全损,按以下规定进行统计:
(一)船舶沉没或遭受严重损坏以后无修复价值的均作为沉船统计。
(二)20总吨或14千瓦以下船舶和非机动驳船,虽沉船但未死人,且在二个月内打捞出水的,按直接经济损失确定事故等级。
第二十二条 由于机务事故导致发生船舶交通事故的,应作为机务事故统计,其所造成的全部直接经济损失均应列为机务事故损失。但为全面掌握船舶交通事故情况,仍须按第七条规定如实按船舶交通事故报表填报。

第三章 事 故 报 告
第二十三条 船舶发生事故必须迅速向船舶所属单位和就近港航监督机关报告。如无就近港航监督机关,除及时向就近县、地、市交通主管部门或在国外向我驻外使、领馆或航运代表机构报告外,事后应及时向船舶所属辖区的港航监督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各省所属船舶发生重大事故,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的船舶发生重大、大事故后,按船舶隶属关系分别由船舶所属省交通厅(局)或船舶单位用电话、电报、电传等方式逐级上报,并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快速上报至交通部。
第二十五条 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应以代码21至24的形式,各省交通厅(局)应以代码21至28的形式,将本月发生事故的所有数字,于次月五日前通过电报、电话或电传快速报告交通部。
第二十六条 船舶交通事故报表,月报应于每月10日前和年报应于每年1月20日前上报交通部。
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的月度统计期为每月1日至月末;年度统计期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各省交通厅(局)的月度统计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年度统计期为上年12月26日至本年12月25日。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快速报告,应按下列代码和内容编制:
代 码 内 容
1 发生事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2 船舶所属单位: 船名: ;
3 发生地点(经纬度或航段或具体地点):

4 载货吨数或载客及船员人数:
损失吨数:Q 死亡人数:A 受伤人
数:B
5 事故原因: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月度快速报告,应按下列代码和内容编制:
代 码 内 容
21 本省(本单位)所属船舶的事故件数:
交通系统运输船舶事故件数:J 乡镇运输船舶
事故件数:X ;
22 本省(本单位)所属船舶沉没艘数:
交通系统运输船舶沉没艘数:J 乡镇运输船舶
沉没艘数:X ;
23 本省(本单位)所属船舶发生事故的死亡人数:
交通系统运输船舶事故的死亡人数:J 乡镇运
输船舶事故的死亡人数:X ;
24 本省(本单位)所属船舶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交通系统运输船舶的直接经济损失:J 乡镇运
输船舶的直接经济损失:X ;
25 本省辖区全部船舶事故件数: ;
26 本省辖区全部船舶事故沉船艘数: ;
27 本省辖区全部船舶事故死亡人数: ;
28 本省辖区全部船舶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第二十九条 各省所属船舶发生重大事故,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的船舶发生重大、大事故,在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月度报表时应附有事故简要概况;事故调查处理完毕后,应将调查处理报告报交通部。
第三十条 发现已报事故报表出现统计错误的,上报单位应在核实订正后,将有关数字和情况及时报交通部。
第三十一条 已经上报的事故统计数字,任何个人无权修改。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则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船舶”指各种排水或非排水船艇。
“碰撞”指船舶之间和船舶与排筏、移动式平台之间相互碰撞造成事故。
“搁浅”指船舶搁置在浅滩上,造成停航或损坏。
“触礁”指船舶触碰或搁置在礁石上。
“触损”指船舶触岸壁、码头、航标、桥墩、钻井平台等固定物或沉船、沉物、木桩、鱼栅等障碍物。
“浪损”指船舶余浪冲击其他船舶、排筏、设施等造成损失的事故。
“火灾”指船舶遭受雷电、爆炸、火烧致损达到事故等级标准的。
“风灾”指船舶遭受强风袭击造成事故。
“交通系统船舶”指交通部门各单位所属船舶。
“非交通系统船舶”指交通系统船舶以外的其他船舶。
“乡镇运输船”指凡乡镇中企事业单位、个体、合伙经营户、承包经营户的运输船及合法从事季节性营运的农船、乡镇渡船(含义渡船)。
“非交通部门的非运输船”指非交通部门管辖的未取得营运许可证的水库工作船、农船、渔船以及无证无照船舶。
“交通部大型骨干航运企业”指长江轮船总公司、上海海运局、广州海运局、黑龙江航运管理局、大连轮船公司、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及其各分公司。
“直接经济损失”指船舶修理费、检查费、施救费、事故处理费、赔偿费,包括一次性赔偿费、货损赔偿费、抚恤费等。
“沉船”指船舶不论任何原因,由于舱内进水,失去浮力而致货舱或驳船的甲板、机动船最高一层连续甲板浸没二分之一以上。
“责任事故”指由于船员的操作过失、违章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
“非责任事故”指不是本船船员操作过失或违章造成的或遭遇自然灾害虽经采取措施仍造成损失的事故。
“本省所属船舶事故”指本省所属船舶在其境内或境外发生的事故。
“本省辖区水域内所有船舶发生的事故”指中央直属企事业船舶、本省所属船舶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船舶在本省管辖水域内发生的事故。
第三十三条 计算直接经济损失时,船舶因事故在国外进行修理的实际修船费用,按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国家调整人资币与外汇比价折合人民币计算,但统计时,须同时注明实际外汇数目。
第三十四条 本规则中所称“以上”,包含本数。
第三十五条 本规则解释权属交通部。
第三十六条 本规则自一九九0年八月一日起施行。一九八五年修定的《船舶海损事故统计、报告规定》及其补充通知同时废止。
第三十七条 各省交通厅(局)、部大型骨干企业事业单位、各港航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并报交通部备案。
船 舶 交 通 事 故
----------------------------------------------------------------------------------------
标 级 | |
等 准 别 | 重 大 事 故 |
级 | |
------------------------------------------------|------------------------------------|
| 1.死亡3人及以上 |
20000总吨以上或14704千瓦以上的船舶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 3.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 |
------------------------------------------------|------------------------------------|
10000总吨以上至200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7352千瓦以上至14704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130万元以上 |
------------------------------------------------|------------------------------------|
5000总吨以上至100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3676千瓦以上至7352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
----------------------------------------------------------------------------------------
----------------------------------------------------------------------------------------
3000总吨以上至50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2266千瓦以上至3676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 |
------------------------------------------------|------------------------------------|
1500总吨以上至30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1103千瓦以上至2266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以上 |
------------------------------------------------|------------------------------------|
1000总吨以上至15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735千瓦以上至1103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 |
------------------------------------------------|------------------------------------|
500总吨以上至10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368千瓦以上至735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以上 |
------------------------------------------------|------------------------------------|
300总吨以上至5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221千瓦以上至368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以上 |
------------------------------------------------|------------------------------------|
200总吨以上至3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147千瓦以上至221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
------------------------------------------------|------------------------------------|
20总吨以上至2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14千瓦以上至147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以上 |
------------------------------------------------|------------------------------------|
| 1.死亡3人及以上 |
20总吨以下或14千瓦以下的船舶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 3.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 |
----------------------------------------------------------------------------------------
注:1.凡符合表内标准之一的即达到相应的事故等级。
2.本表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3.船舶等级的划分,拖船按主机额定功率划分;其他船按总吨划分;未核定
分 级 标 准 表
------------------------------------------------------------------------------------------
|
大 事 故 | 一 般 事 故
|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70万元以上至150万元 | 2.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至70万元
以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至130万元 | 2.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至50万元
以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至100万 | 2.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至30万元
元以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至75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以上至20万元
下 | 以下
------------------------------------------------------------------------------------------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至60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以上至15万元
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至50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4万元以上至10万元
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以上至35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以上至8万元
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以上至25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至6万
下 | 元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至10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6000元以上至1万元
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7500元以上至3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750元以上至7500元
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7500元以上至2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450元以上至7500元
下 | 以下
------------------------------------------------------------------------------------------
吨位又无功率的船舶按载重吨比照总吨划分。
船 舶 交 通
本省(本
填报单位: 一九
------------------------------------------------------------------------
项 | 事 故 分 类 |伤亡人数 |
|----------------------------------|----------|
部 目 |合|碰|搁|触|触|浪|火|风|其|受 |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撞|浅|礁|损|损|灾|灾|他|伤 |亡 |
----------------------|--|--|--|--|--|--|--|--|--|----|----|
|1|2|3|4|5|6|7|8|9|10|11|
------------------------------------------------------------------------
------------------------
总 计 |
----------------------|
一、责任事故合计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交|------------------|
|其 | 重大事故 |
通| |------------|
|中 |大 事 故 |
系|------------------|
| 渡 船 |
统|------------------|
|其 | 重大事故 |
船| |------------|
|中 |大 事 故 |
舶|------------------|
|港作、工程、供应 |
|交通船等 |
|------------------|
|其 | 重大事故 |
| |------------|
|中 |大 事 故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
|其 | 重大事故 |
非| |------------|
交|中 |大 事 故 |
通|------------------|
系| 渡 船 |
统|------------------|
船|其 | 重大事故 |
舶| |------------|
|中 |大 事 故 |
|------------------|
| 乡镇运输船 |
|------------------|
|其 | 重大事故 |
| |------------|
|中 |大 事 故 |
|------------------|
| 其 他 船 |
------------------------------------------------------------------------
事 故 报 表 交业1表
单位) 年报:1月20日前
年 月 月报:月后10日前
------------------------------------------------------------------------------------------------
船 舶 沉 没 或 全 损 |
----------------------------------------------------------------------------------|
合 计 | 其 中 | 经济损失
----------------|----------------------------------------------------------------|
艘 |吨 |马 | 机 动 船 | 钢 质 船 | 木 质 船 | 水 泥 船 | (元)
| | |----------------|--------------|--------------|--------------|
| | | 艘|吨 |马 | 艘 | 吨 | 艘 | 吨 | 艘 | 吨 |
| | | | | | | | | | | |
数 |位 |力 | | | | | | | | | |
| | | 数|位 |力 | 数 | 位 | 数 | 位 | 数 | 位 |
----|----|----|----|----|----|------|------|------|------|------|------|------------
12|13|14|15|16|17|18 |19 |20 |21 |22 |23 | 24
------------------------------------------------------------------------------------------------
------------------------------------------------------------------------------------------------
船 舶 交 通
本省(本
填报单位: 一九
------------------------------------------------------------------------
项 | 事 故 分 类 |伤亡人数 |
|----------------------------------|----------|
部 目 |合|碰|搁|触|触|浪|火|风|其|受 |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撞|浅|礁|损|损|灾|灾|他|伤 |亡 |
----------------------|--|--|--|--|--|--|--|--|--|----|----|
|1|2|3|4|5|6|7|8|9|10|11|
------------------------------------------------------------------------
总 计 |
----------------------|
一、非责任事故合计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交|------------------|
|其 | 重大事故 |
通| |------------|
|中 |大 事 故 |
系|------------------|
| 渡 船 |
统|------------------|
|其 | 重大事故 |
船| |------------|
|中 |大 事 故 |
舶|------------------|
|港作、工程、供应 |
|交通船等 |
|------------------|
|其 | 重大事故 |
| |------------|
|中 |大 事 故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
|其 | 重大事故 |
非| |------------|
交|中 |大 事 故 |
通|------------------|
系| 渡 船 |
统|------------------|
船|其 | 重大事故 |
舶| |------------|
|中 |大 事 故 |
|------------------|
| 乡镇运输船 |
|------------------|
|其 | 重大事故 |
| |------------|
|中 |大 事 故 |
|------------------|
| 其 他 船 |
----------------------|
三、外国籍船舶 |
------------------------------------------------------------------------
注:(1)安全面: 每总吨经济损失: 注(2)其中机务事故导致船
单位负责人: 统计人: 填报日期:
事 故 报 表 交业1表
单位) 年报:1月20日前
年 月 月报:月后10日前
------------------------------------------------------------------------------------------------
船 舶 沉 没 或 全 损 |
----------------------------------------------------------------------------------|
合 计 | 其 中 | 经济损失
----------------|----------------------------------------------------------------|
艘 |吨 |马 | 机 动 船 | 钢 质 船 | 木 质 船 | 水 泥 船 | (元)
| | |----------------|--------------|--------------|--------------|
| | | 艘|吨 |马 | 艘 | 吨 | 艘 | 吨 | 艘 | 吨 |
| | | | | | | | | | | |
数 |位 |力 | | | | | | | | | |
| | | 数|位 |力 | 数 | 位 | 数 | 位 | 数 | 位 |
----|----|----|----|----|----|------|------|------|------|------|------|------------
12|13|14|15|16|17|18 |19 |20 |21 |22 |23 | 24
------------------------------------------------------------------------------------------------
------------------------------------------------------------------------------------------------
舶交通事故件数: 沉船艘数: 死亡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元):
船 舶 交 通
(本省
填报单位: 一九
------------------------------------------------------------------------
项 | 事 故 分 类 |伤亡人数 |
|----------------------------------|----------|
部 目 |合|碰|搁|触|触|浪|火|风|其|受 |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撞|浅|礁|损|损|灾|灾|他|伤 |亡 |
----------------------|--|--|--|--|--|--|--|--|--|----|----|
|1|2|3|4|5|6|7|8|9|10|11|
------------------------------------------------------------------------
总 计 |
----------------------|
一、中央直属企业船舶 |
合 计 |
----------------------|
运 输 船 |
----------------------|
| 重大事故 |
其 中 |------------|
|大 事 故 |
----------------------|
渡 船 |
----------------------|
| 重大事故 |
其 中 |------------|
|大 事 故 |
----------------------|
港作、工程、供应 |
交 通 船 |
----------------------|
| 重大事故 |
其 中 |------------|
|大 事 故 |
----------------------|
其 他 船 |
--------------------------------------------------------------------------
事 故 报 表 交业1表
辖区) 年报:1月20日前
年 月 月报:月后10日前
------------------------------------------------------------------------------------------------
船 舶 沉 没 或 全 损 |
----------------------------------------------------------------------------------|
合 计 | 其 中 | 经济损失
----------------|----------------------------------------------------------------|
艘 |吨 |马 | 机 动 船 | 钢 质 船 | 木 质 船 | 水 泥 船 | (元)
| | |----------------|--------------|--------------|--------------|
| | | 艘|吨 |马 | 艘 | 吨 | 艘 | 吨 | 艘 | 吨 |
| | | | | | | | | | | |
数 |位 |力 | | | | | | | | | |
| | | 数|位 |力 | 数 | 位 | 数 | 位 | 数 | 位 |
----|----|----|----|----|----|------|------|------|------|------|------|------------
12|13|14|15|16|17|18 |19 |20 |21 |22 |23 | 24
------------------------------------------------------------------------------------------------
------------------------------------------------------------------------------------------------
船 舶 交 通
(本省
填报单位: 一九
------------------------------------------------------------------------
项 | 事 故 分 类 |伤亡人数 |
|----------------------------------|----------|
部 目 |合|碰|搁|触|触|浪|火|风|其|受 |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撞|浅|礁|损|损|灾|灾|他|伤 |亡 |
----------------------|--|--|--|--|--|--|--|--|--|----|----|
|1|2|3|4|5|6|7|8|9|10|11|
------------------------------------------------------------------------
二、本省船舶事故合计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交|------------------|
|其 | 重大事故 |
通| |------------|
|中 |大 事 故 |
系|------------------|
| 渡 船 |
统|------------------|
|其 | 重大事故 |
船| |------------|
|中 |大 事 故 |
舶|------------------|
|港作、工程、供应 |
|交通船等 |
|------------------|
|其 | 重大事故 |
| |------------|
|中 |大 事 故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