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2004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4 08:04:59   浏览:813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2004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政发[2004]4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2004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吉林省2004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

二○○四年一月三十日

  吉林省2004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

(二○○四年一月二十日)

  为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责任,确保就业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关会议要求,抓住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的责任机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努力促进2004年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目标任务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培训鉴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7个方面36项工作。

  (一)就业和再就业方面(11项)

1.开发城镇就业岗位数量及岗位利用率;

2.城镇新就业人数;

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其中: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

4.城镇登记失业率;

5.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再就业率;

6.劳动力市场建设年度达标率,其中:网络建设年度达标率;

7.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建设年度达标率;

8.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年度到位率;

9.创业成功项目数量;

10.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最低预算到位资金;

11.劳务输出人数。

  (二)培训鉴定方面(4项)

12.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人数;

13.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后就业率;

14.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人数及创业成功率;

15.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数。

  (三)养老保险方面(8项)

16.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其中:

(1)实际缴费人数占参保人数比率,

(2)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保人数;

17.省级统筹养老保险费当期征缴额;

18.集体统筹养老保险费当期征缴额;

19.省级统筹、集体统筹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

20.省级统筹、集体统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

21.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按季到位率;

22.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建库率;

23.做实个人账户资金到位率。

  (四)失业保险方面(3项)

24.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25.失业保险费征缴额;

26.失业保险金发放率。

  (五)医疗保险方面(2项)

2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28.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

  (六)工伤保险方面(2项)

2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30.工伤保险缴费率。

  (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6项)

31.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率;

3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率;

33.中省直企业符合低保条件人员纳入低保范围比率;

34.市县财政低保最低预算到位资金;

3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化建设达标率;

36.“阳光超市”覆盖率占县(市、区)总数比率。

  三、责任期限

  自2004年1月1日始,至2004年12月31日止。

  四、考评方法

  考评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市州政府落实2004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情况,由省政府负责考评,采取省考评督查组考评与省直相关业务部门日常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县(市、区)政府落实目标责任制情况,由市州政府负责考评。目标责任制实行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半年初评情况进行通报,年终总评对各类指标实际完成情况与日常工作情况综合考评,并对先进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具体考评时,对能够量化的指标,进行定量考评;对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综合评定。考评工作采取深入基层、查阅表册账卡、召开座谈会、抽样调查、明查暗访等方式进行。

  五、奖惩办法

  经过综合评定,对年终总评位次居前或出色完成单项指标任务的,分别评定为综合先进单位或单项先进单位,并分级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对完成责任目标开拓创新意识强、效果显著、有突出贡献的省直及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给予专项奖励。对目标责任制贯彻落实不力,目标任务完成不好,或由此引发频繁集体、越级上访和突发性事件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六、组织领导

  2004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工作,由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监督检查领导小组负责,省政府督查室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对2004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组织实施工作的领导。各级劳动保障、民政、财政部门和社会保险公司等要各负其责,通力合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附件:1.吉林省2004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指标解释

   2.2004年各市州劳动力市场建设目标任务书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连市审计局审计质量责任制实施细则

辽宁省大连市审计局


大连市审计局审计质量责任制实施细则
大连市审计局
大审综发(2000)521号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审计行为,保证审计质量,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审计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相关的规定,结合我市审计机关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审计机关依据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实行审计组、业务处(科)、复核机构、主管副局长、局长分级审计质量责任制。分级审计质量责任制按照过错原则,即谁违规谁负责,谁的过错谁负责,分别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审计质量责任,上级领导负连带责任。
第三条 审计质量责任制的责任范围,按照审计程序规定,从审计立项到送达审计决定书及送达之日起,90日内对审计决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全过程,包括提交的审计调查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以及案件移送处理的事项。
第四条 局长审计质量责任
(一)对全局审计质量责任制工作的开展、部署、检查、评比、责任追究等负领导责任。
(二)审定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审计事项和重要审计事项的立项和审计结果。
(三)审批需要上报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和准备向新闻媒体披露的审计结果,以及上报上级审计机关的涉及重大事项的审计结果。
(四)审定签发财政预算审计的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
(五)审定签发重大疑难审计项目的审计决定书。
(六)审查签发案件《移送处理书》和《协助查询存款通知书》。
(七)批准对被审计单位采取职权范围内的审计强制措施,并签发审计处罚决定书。
(八)审查批准或者主持局党组(支部)会议、局务会议,研究决定追究审计质量责任及连带责任的事项。
第五条 主管副局长审计质量责任
(一)协助局长主管其分工内的审计质量责任工作并负有审计质量责任和连带责任。
(二)批准计划内审计项目立项,审定审计报告,审定、签发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签署审计处罚决定书。
(三)审查签署案件《移送处理申请书》。
(四)审查签署或者签发审计调查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
(五)审查裁定组织审计听证或者不予审计听证,主持或者确定主持人举行审计听证会,签署向审计机关提交的听证报告,签发审计听证决定书。
(六)调查发生审计质量问题的原因,确定责任,审查业务部门处(科)长提交的处理意见,并向局长提交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处理的书面意见。
第六条 处(科)领导审计质量责任
(一)负责本处(科)审计质量责任工作,检查、监督审计组的审计质量,健全和加强内部控制,保证审计质量。
(二)审查确认审计方案、审计底稿、审计证据、审计结论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
(三)审查确认审计报告、审计调查报告或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的合法性、正确性,签署审计报告、审计调查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处罚决定书。
(四)审查签署案件《移送处理申请书》。
(五)审计决定书、审计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90日内,监督检查审计决定、审计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
(六)对发现的审计质量问题,负责查清事实,认定责任,提出追究审计质量责任的处理意见,报主管副局长审查。
第七条 审计组组长及成员审计质量责任
(一)审计组审计质量责任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审计组成员应保证审计质量并对审计组组长负责。
(二)按规定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承诺书、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处罚决定书、案件《移送处理书》和《协助查询存款通知书》,并收取回执。
(三)制定审计方案,充分收集、整理审计证据,正确编制审计底稿,保证审计事项及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保证定性、处理处罚和法律、法规适用的正确性。
(四)起草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处罚决定书。
(五)向复核机构提供完整的审计资料。
(六)根据复核机构的建议及处(科)长签署的意见,增补审计资料,补充审计证据,更正数据、定性、处理处罚意见和引用的法律、法规,修改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处罚决定书。
(七)保存经局长、副局长、处(科)领导、复核机构修改或者复查核实过的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处罚决定书的原件,并完整归档,不得自行毁弃,以避免混淆审计质量责任。
第八条 复核机构负责人及复核人员审计质量责任
(一)复查核实审计事项的审计方案、审计通知书、审计承诺书、审计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以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处罚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文稿的合法性、完整性、正确性、充分性,并提出复核意见或建议。
(二)复查核实或者修正审计决定书、审计处罚决定书适用的法律、法规,保证其正确性和准确性。
(三)签署审计复核意见书。
(四)建立审计质量台账,年终综合考评审计质量。
(五)采取审计案卷检查和审计项目现场复查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实施年度审计执法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和审计质量情况。
(六)组织或者主持审计听证会,起草听证决定。
第九条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任人负有审计质量责任或者连带责任:
(一)审计文书缺项或违反审计程序影响审计质量的。
(二)由于审计人员工作疏忽,致使证据不充分,数据失真,审计认定的被审计单位盈亏情况失实的。
(三)在审计质量年度检查中发现审计事项漏项漏审,或者审计结果不实的。
(四)隐瞒被审计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
(五)经上级审计机关审计执法检查,发现严重审计质量问题的。
(六)举行审计听证后,经当事人申辩和质证被审计单位违法违规事实不能成立或者审计处罚失当的。
(七)审计处理、处罚不当或适用法律、法规不正确,产生不良后果和影响的。
(八)未经局长、主管副局长主持召开的业务会议研究,擅自减免审计处罚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
(九)市委、市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对审计结果或审计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认为失真提出质疑,经调查情况属实的。
(十)发生审计复议并被审计复议机关决定撤消、变更或者被责令重新作出审计具体审计行政行为的。
(十一)发生行政诉讼终审判决败诉的。
(十二)发现大案要案隐瞒案情不报,或者应当移送纪检、监察、司法机关而故意不予移送,或者未经批准擅自撤回移送案件的。
第十条 发生审计质量问题,按下列规定分别对责任人进行追究:
(一)告诫。
(二)通报批评。
(三)扣除当年奖金总额的10%~50%,或者全部扣除。
(四)暂行取消审计组组长资格,两年内不能担任审计组组长。
(五)暂行取消审计复核资格,两年内不能担任审计复核工作。
(六)责任人年终考核不能评为优秀或先进工作者。
(七)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扣减50~100分,情节严重的,处室不能评为先进单位。
(八)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行政程序调离岗位或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一条 审计质量责任的认定
(一)审计资料缺项、审计数据失真、审计证据不充分、审计结果失实、被审计单位盈亏情况不实或者违反审计程序,审计组组长和实施审计的审计组成员负直接责任,处(科)长或副处(科)长负连带责任。
(二)属于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内容而漏项漏审的,审计组组长和实施审计的审计组成员负直接责任,处(科)长或副处(科)长负连带责任。
(三)隐瞒被审计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隐瞒和知情人负直接责任,上一级领导负连带责任。
(四)审计处理、处罚不当或者适用法律、法规不正确的,处(科)长或副处(科)长负直接责任,复核机构和上一级领导负连带责任。上述情况,谁改变或决定的,谁负直接责任,签发的领导负连带责任。
(五)审计执法检查发现的审计质量问题,参照本条(一)至(四)项规定认定审计质量责任和连带责任。
(六)擅自减免审计处罚5万元以上的,谁决定的谁负直接责任,知情人和认可的领导负连带责任。
(七)上报的审计报告、审计调查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内容失实的,实施审计、审计调查和编制报告的人员负直接责任,签署和签发的领导负连带责任。
(八)经上级审计机关或地方政府行政复议,被撤消、变更或者责令重新作出审计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科)长或副处(科)长负直接责任,签发的局领导负连带责任;上述情况,如属擅自改变的具体审计行政行为的,谁改变的谁负直接责任,上一级领导负连带责任。
(九)发生行政诉讼终审败诉的,参照本条第(八)项予以认定审计质量责任和连带责任。
(十)隐瞒大要案,或者故意不予移交,或者擅自撤回案卷的,谁决定的谁负直接责任,知情人和上一级领导负连带责任。
第十二条 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程序
审计质量问题发生后,首先由该部门领导或者由主管副局长主持进行调查,查清事实,认定责任。
审计质量责任属于审计组的,由处(科)领导提出追究审计组组长及审计组成员审计质量责任的处理意见,经主管副局长核实同意,提交局长。
审计质量责任属于处(科)长、副处(科)长的,由主管副局长主持调查核实,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提交局长。
审计质量责任属于复核机构的,由主管副局长主持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提交局长。
审计质量责任属于主管副局长的,由局长提出处理意见。
各级处理意见提交局长后,由局长批准决定或者主持召开局务会议、局党组(支部)会议研究确定,作出追究审计质量责任的决定或发出通报。
审计质量年终考评工作,由复核机构根据审计复核台账和审计执法检查、审计项目现场检查以及上级审计机关审计执法检查的结果,综合评定审计质量分数,征求各处(科)领导意见,经主管副局长审查核实,报局长批准实施。
第十二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行。大审发〔1998〕169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十三条 本细则的解释权在市局复核机构。


2000年7月12日

批转市口岸委拟订的《天津口岸外贸仓储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


批转市口岸委拟订的《天津口岸外贸仓储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政府



有关区人民政府,有关委、局: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口岸管理委员会拟订的《天津口岸外贸仓储业管理暂行办法》,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口岸外贸仓储业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天津口岸外贸仓储业的管理,改善储存条件,提高仓储工作水平,确保进出口物资的安全和质量,更好地为外贸进出口服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口岸领导小组关于地方口岸管理机构职责范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87〕21号)和市政府办公厅《转发
市口岸委〈关于加强我市港口地区外贸仓储工作的意见〉》(津政办发〔1987〕9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天津口岸地区的外贸仓储企业,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天津市人民政府口岸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口岸委)是天津口岸外贸仓储业的主管机关,负责监督、检查口岸地区外贸仓储企业对国家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根据外贸事业和港口建设的发展,对口岸外贸仓储业的建设规模进行宏观调控;做好口岸仓储业的日常管理和协
调服务工作。
第四条 外贸仓储业集中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郊区、塘沽区的仓储管理所,其仓储管理业务归口市口岸委领导。
第五条 口岸仓储管理工作涉及到的计划、规划、工商、公安、环保、物价、海关、商品检验、动植物检疫等部门,应在市口岸委的组织协调下,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仓储管理工作。
第六条 凡拟新建、扩建外贸仓储库场的单位,未经区、市仓储管理部门同意,不得办理仓储业的建设立项和施工。
第七条 申请从事口岸地区外贸仓储业务的单位,必须持上级主管机关的批准文件,场地使用证明,库场及设施平面图等资料由区仓储管理所签署意见后报市口岸委审批。
市口岸委根据港口进出口和仓储业的发展,以及申请单位的场地条件、储存能力、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等情况,在一个月内提出审批意见。
经审核同意后,由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核发营业执照,并办理税务登记,领取仓储业《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开业。
第八条 仓储企业申请停业,应在一个月前向仓储管理所提出报告,经市口岸委审查同意并收回《经营许可证》后,再到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缴销《营业执照》手续,方可停业。
第九条 外贸仓储企业必须持有市口岸委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方能从事进出口物资的接卸、储存、熏蒸等项业务。
第十条 领取《经营许可证》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库区整齐卫生,道路平坦通畅,地面坚实,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并有围墙与照明设备。
(二)防火工作应符合国家关于仓库防火的规定,具备相应的灭火器械、消防水源及避雷设施,存货区与生活区相隔离,并有安全保卫人员和消防组织。
(三)库房货场应编有序号,货物储存应分区分类,堆码牢固整齐,苫垫妥善严密。露天货位垛底距地面不少于四十公分,散装矿产品应存放在水泥地面上,堆存对环境有污染的货物应有一定的防护距离和措施。仓库铁路专用线必须具备水泥面站台。
(四)仓库保管帐目清楚准确,有专职业务会计,做到日清月结,帐货相符。
(五)根据仓库规模配备熟悉商品性能的专职或兼职养护员,并有相应的养护器材。
(六)仓库的各种工作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货物的下线、接卸、入库、出库、运输各环节交接清楚,责任分明。
第十一条 如需变更《经营许可证》副本中规定的仓储企业准许经营的项目、货类和场地面积,须经发证机关核准。
第十二条 在口岸地区申请从事营业性的熏蒸队,由市口岸委根据熏蒸工作的需要,组织动植物检疫所和公安部门进行考核,合格后发给《经营许可证》,方准经营。
第十三条 为了对外贸仓储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简化手续,各有关检验检疫部门不再另行发放与《经营许可证》性质相类似的证件。
第十四条 仓储企业和有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和本市现行的仓储业务收费标准,不得以任何手段变相压价和提价。
第十五条 除专业进出口公司,供货厂家和上级机关批准的口岸代货单位以及持有《经营许可证》的库场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承揽、转手货源,中间盘剥。
第十六条 因仓储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纠纷,由仓储管理部门负责协调、仲裁。
第十七条 凡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人员,由仓储管理部门视情况给予罚款、赔偿经济损失、停业整顿、吊销《经营许可证》,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等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口岸委负责解释。如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相抵触时,以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为准。
第十九条 本暂行办法自批准之日起施行。



1990年10月4日